三下乡|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薪火赓续 乐行志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篇)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担当使命,音乐教育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35名师生赴广西红色教育基地及乡村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与文艺惠民演出活动。通过实地研学、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出征仪式
7月5日至12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薪火赓续 乐行志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踏上了一场追寻红色记忆、淬炼理想信念的深刻旅程。师生们先后奔赴昆仑关战役旧址、凭祥市法卡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凭祥市友谊关、龙州起义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沉浸式、体验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脚步丈量信仰高地,用艺术感悟家国情怀,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磅礴奋进力量,深植炽热爱国情怀。
巍巍昆仑关——烽火硝烟中的思政强音
7月5日,实践团首站来到昆仑关战役旧址。巍巍昆仑关,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诗。在庄严肃穆的战役遗址和纪念馆内,学院党委书记苏敬杰以这片浸染英烈鲜血的土地为课堂,为实践团成员讲授了一堂深刻而鲜活的“行走的思政课”。苏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昆仑关战役所昭示的“誓死捍卫国土、寸步不让”的钢铁意志,正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不朽丰碑,是新时代青年必须赓续传承的宝贵财富。这堂在历史现场展开的思政课,将书本上的文字化为眼前可触可感的壮烈,令同学们深受触动,对先辈的牺牲与担当有了更深沉的感悟,爱国之情在心中熊熊燃烧。
英雄法卡山——英雄热土上的青春对话
7月8日上午,实践团抵达凭祥市法卡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深情讲述着当年那场捍卫领土完整的浴血奋战,“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铮铮誓言仿佛穿越时空,在师生耳畔铿锵回响。师生们沿着当年英雄的足迹,登上山巅阵地,亲手触摸历经战火洗礼的斑驳工事,切身感受守边将士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所展现出的视死如归、精忠报国的崇高气节。法卡山精神所体现的“艰苦奋战、连续作战”的英雄气概,深深震撼着每一位成员的心灵,这片被青春和热血浸染的土地,以最无声却最壮烈的方式,为师生们铭刻下最深刻的爱国主义烙印。
南疆友谊关——国门雄关下的使命传承
7月8日下午,实践团来到了友谊关。这座素有“南疆国门第一关”之称的古老关隘,见证了中国与邻国友好交往和历史的变迁,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师生们登临关楼,凭栏远眺,祖国的壮丽山河与繁忙的国际贸易通道尽收眼底。讲解员讲述道,友谊关不仅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侮、争取独立自由的历史见证者,更是当代中国面向东盟、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重要门户。大家深刻认识到,友谊关不仅是一座地理上的关隘,更是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维护边境和平的重要象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传承历史、开创未来的历史使命。
星火耀龙州——星火燎原处的初心回望
7月9日,实践团走进龙州起义纪念馆。馆内详实的史料与珍贵的文物,生动再现了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龙州起义、创建红八军的峥嵘岁月。实践团成员被革命先辈们在祖国南疆点燃的星星之火所震撼,为他们矢志不渝、抛头颅洒热血追求人民解放的坚定信仰和顽强精神所深深折服。成员们认真参观每一个展厅,仔细阅读每一份史料,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此次“薪火赓续 乐行志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与思想升华之旅。从昆仑关的烽火记忆到法卡山的英雄丰碑,从友谊关的开放见证到龙州起义的初心启航,每一处红色地标都成为滋养爱国情怀的生动课堂。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此行收获的精神滋养将深深融入未来的艺术创作与专业学习中,以音乐为媒,传颂英雄史诗,激扬时代强音,让爱国主义的崇高乐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激昂回荡。
图文来源:广艺音教新青年
视频:顾兴腾
拍摄:杨敏杰 陈郅予
编辑:岑婧怡
一审一校:黄靖婷 赵海生
二审二校:黄广凤
三审三校:苏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