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薪火赓续 乐行志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演出篇)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担当使命,音乐教育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35名师生赴广西红色教育基地及乡村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与文艺惠民演出活动。通过实地研学、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7月5日至11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薪火赓续 乐行志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以艺术之名,踏遍八桂大地,在南宁兴宁区五塘镇、江南区苏圩镇、凭祥市柳班村、龙州县水口镇、覃塘区荷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现场及贵港市根竹镇新民村等地,完成了一场场跨越山水的文艺长征,为基层民众献上六场饱含赤子情怀的文化盛宴,在艺术与爱国的交融中,传递出深沉而炽热的家国情怀。
青春舞动,开启文化惠民序章
7月5日晚,首场文化惠民演出在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五塘社区拉开帷幕。开场舞《奔跑的青春》,舞者们灵动的身姿、飞扬的神采,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为整个演出活动奠定了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基调。
多元演绎,共谱爱国艺术华章多元演绎,共谱爱国艺术华章
流行歌曲独唱《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歌手唱出了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光明的向往,让观众在悠扬的歌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激情与力量。天琴弹唱《唱天谣》,独特的民族乐器与悠扬的歌声交织,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广西民族文化世界,展现出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男声小组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重现了抗战时期军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让观众在熟悉的旋律中回顾历史,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原创广西非遗舞蹈《古韵香火球》,舞者们通过优美的舞姿,将广西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歌伴舞《连心歌》中,歌手用深情的歌声传递着与群众心连心的真挚情感。流行歌曲独唱《如愿》《小美满》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深情对唱,唱响家国动人旋律
男女对唱《江山》唱出了“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的深刻内涵,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与忠诚。配乐诗朗诵《不朽》,朗诵者们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对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了爱国精神的永恒力量。歌伴舞《我和我的祖国》用激昂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美好祝愿,将整个演出活动推向了高潮。
风雨无阻,坚守艺术为民初心
7月11日晚,最后一场文艺惠民演出在贵港市根竹镇新民村上演。雨幕中的新民村舞台,雨水浸湿了演出服,泥泞沾满了舞鞋,但实践团的成员们依然热情高涨,用精湛的表演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一场难忘的艺术盛宴。那一刻,艺术不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青春与乡土在风雨中共同谱写的生命交响。
从边境村落班夫人文化公园的深沉历史回响,到覃塘荷花节开幕式的文旅盛景融合,从五塘社区首演的忐忑摸索,到贵港新民村暴雨中坚守舞台的执着——每一处足迹,都是艺术青年对脚下土地深情的注脚。六场演出,是六次真诚的艺术奔赴,更是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以艺术反哺乡土的生动实践。
此次“薪火赓续 乐行志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基层群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更在实践中让青年学子深刻领悟到了爱国精神的内涵和艺术工作的价值。他们用音乐和舞蹈传递正能量,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爱国情怀,在八桂大地上书写了一篇动人的爱国乐章。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这份初心和使命,在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来源:广艺音教新青年
视频: 顾兴腾
拍摄: 杨敏杰 陈郅予
编辑: 李琳
一审一校:黄靖婷 赵海生
二审二校:黄广凤
三审三校:苏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