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薪火赓续 乐行志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支教篇)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担当使命,音乐教育学院结合专业特色,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35名师生赴广西红色教育基地及乡村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与文艺惠民演出活动。通过实地研学、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7月5日至12日期间,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薪火赓续 乐行志清”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与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先后走进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杨美小学、龙州县、贵港市覃塘区,为留守儿童带去了三场精心准备的“乐行志清”音乐公益课堂。
“乐行志清”音乐公益课堂涵盖了舞蹈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声乐小课堂等多个领域。舞蹈课上,实践团成员用生动形象的示范和耐心细致地指导,带领孩子们感受身体的律动和节奏的魅力。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拘谨,到逐渐放开自我,跟着欢快的音乐尽情舞动,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快乐的笑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上,实践团成员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孩子们用各种简单的乐器,如铃鼓、沙锤等,敲打出属于自己的节奏,感受着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在音乐小课堂上,吉他弹唱成为最受欢迎的环节。实践团成员手持吉他,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小朋友们被这美妙的音乐深深吸引,纷纷围坐在成员身边,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兴奋的光芒。当成员邀请孩子们一起跟着旋律齐唱时,整个教室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用稚嫩而纯真的声音,大声地唱着歌曲,虽然歌声并不完美,但却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那一刻,音乐成为了连接实践团成员和孩子们心灵的桥梁,让彼此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亲近。
此次音乐公益课堂不仅为留守儿童带来了知识和欢乐,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音乐的种子。看到小朋友们天真灿烂的笑容,实践团成员也深受鼓舞,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用音乐传递爱与温暖,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场音乐公益课堂之旅中,实践团成员用爱心和责任,为留守儿童打开了一扇通往音乐世界的窗户。相信在音乐的陪伴下,这些孩子们的童年将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的未来也将充满无限可能。
图文来源:广艺音教新青年
视频: 顾兴腾
拍摄:杨敏杰、陈郅予
编辑: 钟茵茵
一审一校:黄靖婷、赵海生
二审二校:黄广凤
三审三校:苏敬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