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梅(副教授)
个人简介:
张小梅,中共党员,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
专业方向:民族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现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音乐教育分会理事会理事候选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广西学校美育教学联盟成员,为广艺继续教育学院中小学音乐教师高级研修班授课教师。
教育背景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本科、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进修;广西艺术学院民族音乐学硕士研究生,越南国家音乐学院研习中越跨界民族民歌,2011年留校广艺任教,2017-2018年中国音乐学院访学。先后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学家:谢嘉幸教授、陈玉丹教授、黄志豪教授、赵塔里木教授、黎文全教授(越南)等。
研究领域
跨界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教育与美育、AI大模型数智赋能音乐研究等。
教学课程
本科生《中西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广西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民歌》《东盟歌舞音乐赏析》《东盟文化艺术概论》;研究生《音乐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多次指导学生获国家-省级-校级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立项。
科研教改项目:主持、参与国际-国家-省部-校级课题 23 余项。
主持在研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智赋能京族音乐传承与跨文化共生研究》。
主持结项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田野音声一中越跨界民族民歌传承之比较研究》;2.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音乐名作鉴赏课程融入东盟歌舞元素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3.广西艺术学院课程思政专项教研项目《<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研究》等。
参与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吉普森奖项目《教学生唱自己家乡的歌一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实录》(完成)与《中国传统音乐曲牌研究》(在研)等。
学术成果
独著《中国与越南京族民歌传承比较研究》(广西艺术学院A类资助著作)。
参与编著《中国民歌与戏曲》(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项目)、《京族独弦琴艺术》。
多篇论文在《中国音乐》《中国音乐教育》等期刊发表,《中越京族民歌传承之比较研究》《古韵未泯·新声急振:民族音乐在新时代的交响》《艺术教育音乐类课程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本土化研究》等。
获奖荣誉
科研获奖近年在国家省部级比赛中8次获奖,包括国家省校级一、二、三等奖。
1.论文《中越京族民歌音乐形态比较研究》获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五届“学会杯”论文评选三等奖。并荣获广西艺术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2.《“以美育人”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互融互动教学创新研究》获第15届“红铜鼓”中国一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论文组优秀作品:并获第三届新时代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一等奖。
3.《互动·多元:中越京族民歌传承的功能探究》获第十二届中国一东盟音乐周音乐论文征集评选荣获三等奖等。
教学获奖
1.《东盟歌舞音乐赏析》课程获省级多媒体教学比赛二等奖、校级创新教学二等奖;
2.参与获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次、二等奖1次;
3.获校级教学突出贡献嘉奖(2022年)。
学术交流·社会贡献
举办学术型音乐会和多次讲座,近年开展中越田野调研19次,20余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宣讲。
1.第一届全国音乐教育实证研究学术会议《“以美育人”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互融互动教学创新研究》(2024.10北京-中国音乐学院)。
2.国民音乐教育大会主题发言90分钟《美育+思政理念下红色经典歌曲在音乐教育课程的运用》(2023成都)、《美育浸润:“家乡的歌”进校园工作坊》(2024上海)。
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学术研讨会《基于互文性理论的京族民歌传承功能研究》(2024延吉)。
4.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音乐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数智时代AI大模型赋能音乐教育学术研究新范式》(2024厦门)。
5.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届音乐教育大会《美育中国·东盟风情:高校音乐赏析课互融互动教学创新一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2023杭州),并在成都参加“美育中国·2023年首届传统音乐进校园”高峰学术研讨会发言,致力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音乐教育事业。